有人说:“生活里的苦,大多都是情绪种下的毒。”
生活在情绪里,一日三餐都不香,看人都不顺眼,做事都不顺手。
慢慢发现,与其做情绪的奴隶,不如做情绪的主人。
关于生气的大道理,我们都知道,但是如何让自己不生气,就难免是找不到方法。
战国哲学家庄子,经过多番思考和观察,用三条船的故事,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不生气。
图片
01
“空船”:生气,是看不透。
《庄子·山木》中,有人乘船渡河,在河中间,忽然有另外一条船,使劲冲过来。
那人大声训斥,让另一条船马上离开。
训斥了一会,两船还是碰撞了。
那人气呼呼地走到另一条船,准备开骂。但是船里,空无一人。他顿时就安静了,发不起脾气了。
原来:“向也不怒而今也怒,向也虚而今也实。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。”
很多时候,我们就是那个坐船的人。以为对方要如何,就立马剑拔弩张,要对方不如何。
一旦发现对方是不存在的,那就不会生气了。
通俗来说,我们希望“对事不对人”,而现实却反过来,“对人不对事”。
打个比方:你去某地旅游,看到猴子在捣蛋,你不会生气。但是你看到猴子捣蛋,但是猴子的主人在一旁,不制止,你就生气了。
猴子捣蛋是一件事,猴子的主人是一个人。你到底是在,对人生气。
但凡让你生气的事情,都有很多个面。你看不透,你就是那个“不知真相的群众”。
你应该对自己别人的事情,一探究竟,就可以放下很多生气的东西。
有一段时间,我居住的楼栋,夜里一直在哒哒哒地响,到夜里九点,都没有停下来。
有人打开窗户,大声骂,谁缺德,让人睡不睡?
过了一会,五楼的阿姨,在楼栋群里说:“抱歉,下水道堵住了,请人修理,十点会完工。”
顿时,大家都能够忍受哒哒哒的声音了。
当你生气的时候,就去探索一件事的结果吧,不要去针对和事情有关的人。你预判了结果,就可以很轻松地接纳过程。
图片
02
“撑船”:生气,是能不足。
《庄子·达生》里写了一段对话。
颜渊问孔子:“我看到一个摆渡的人,问他摆渡的技巧。那人说,会游泳的人很快学会摆渡。我追问,如何摆渡,他不回答了。”
孔子说:“会游泳的人,对水的习性是很了解的,潜水的人就更加了解水了。他们在水里,就像在陆地一样,摆渡也是如履平地啊。”
原来,“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,恶往而不暇”。
一个人足够把握一件事,再去做这件事,就不能被事情捣乱内心,一路办事都从容自如。
我们看到一些老人,去医院看病,因为不懂看病的流程,不会用现代化的机器,就火冒三丈。而那些懂得用机器,会看流程的年轻人,却不疾不徐。这就是智慧不同,情绪不同。
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,对各种事情都精准把握,就不会有任何生气的理由了。
心理学家苏珊,年轻的时候,因为停电,错过地铁,没有朋友等,总是火冒三丈。
有时候,别人的聊天,也以为是说自己的坏话。
生气的情况下,她的工作一塌糊涂。
针对自己的情况,用半年时间,进行了观察和总结,结果是:80%的情况,是小事,是自己对环境不满意。
接下来,她主动去适应周围的环境,主动研究环境的改变。看什么,都释然了。
她说:“把生气的时间,用来提升专业水平,就好了。”现在,她是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。
果然,生气不如争气。
生气是一条乱跑的船,你学会做摆渡人,船听你的,就很好了。
图片
03
“旱船”:生气,是心不宽。
庄子说:“夫藏舟于壑,藏山于泽,谓之固矣。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,昧者不知也。”
有人把船隐藏在山沟里,以为很牢靠了。
夜里,有人把船背走了。
看来,大东西,隐藏在小地方,是行不通的。
一条船,放在大海里,并且大海中有很多船,这才安全。反过来,船在一个小地方,太突兀了,难免是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”。哪能不生气呢?
同样,一个人,放在天地间,大隐隐于市,才是安全的。
很喜欢一段话:“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。”
我们的心不宽,面对的小事情,也会把心压垮,难受到要命。
放宽心,你会发现,让你生气的事情,微不足道。
春秋时,楚王丢了一把弓,到处找,也不见。
楚王说:“没事,反正丢在楚国的大地上,捡到的人也是楚国人,弓还是楚国的。”
说完,他就回宫去了。
是啊,我们得到的一切,都是外物,失去的东西,还是外物,本来不属于自己。
除了生死,其他都是小事,不值得生气。
图片
04
作家刘娜说过:“情绪是一把枪,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时,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。”
情绪的源头可能在他人身上,但是情绪的破坏力,一定在你身上。
看清了生气的本质,你再去生气,除非你愚笨到了极致。
看空船,预判了结果,过程都是可以享受的。
看撑船,学会了技能,可以做情绪的主人。
看旱船,放大了格局,人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